人生发财靠康波,一生你只需富一次

两千多年前,中国有一本经典之作:《盐铁论》,其中有一句话我十分认同: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

意思是:

财富的关键在于方法,而不是靠体力;

利益来自于审时度势,而不是靠劳作。

简单的十六个字,

穿越2000多年,

依然有效,依然正确,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天道主义。

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吃肠粉,带肉的5块钱一份,青菜的3块钱一份,但妈妈给我买回的早餐总是3块钱的。

我还特别喜欢吃烤鸭,但不能经常吃。

一个礼拜才吃上一回,20多块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妈跟我说:

如果你爸买的马中奖了,就给我买。

到了那天,真的买了烤鸭,我特别开心,以为我爸中奖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并没有。

我那个时候觉得特别不幸,为自己运气不好,也为我爸运气不好而感到不幸。

我爸妈都是工人,他们一辈子都过得很辛苦,但并不富有。

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社会的真相:

勤劳努力,只能做到温饱,但做不到富有。

小的时候我把原因归结为是运气不好,但现在我明白了:

因为他们没有踩中经济的周期。

一个1982年出生的北京小伙子,2007年刚好25岁,需要结婚,如果不出意外,丈母娘会“逼”着他买一套北京的婚房。

十几年后的今天,可能仅仅靠这套房产,他就已经身价近千万元了。

2003年左右,叱咤风云的富豪们是清一色的煤老板,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个人能力有多厉害,而是他们进入市场的时间节点恰好踩在了康波周期过度建设期的初始阶段——全球的大宗商品60年一遇的牛市,外加中国如火如荼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地产开发,不论是电力还是炼钢,都离不开煤的深度参与。

就像雷军曾说过的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那么“猪”是靠着怎样的“风口”规律飞起来的呢?

答案是:周期。

目前,主流的经济周期理论都以中短期为主,比如代表库存流转的4年基钦周期,代表设备更迭的10年朱格拉周期,代表地产建筑业的15年库兹涅茨周期。但是偏偏有这么一个苏联经济学领域的怪才——康德拉季耶夫,他基于对英、美、法、德等国一百四十余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在1923年提出了“长波经济周期假设”,然后以此为基础,创立了一个时间跨度最长的经济周期模型。

这个以60年为尺度的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简称为“康波周期”。

从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滞胀到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千禧之交的互联网泡沫,到2008年次贷危机,甚至中国2008年开始的地产黄金时代,这些经济大事件几乎都能在康波周期中找到注解和预判,以至于中国金融周期大师周金涛曾感叹“人生发财靠康波”。

只要踩准一次康波上升周期,你就得到了迅速完成家庭财富积累和人生跨越的门票。

这个康波周期到底是什么?

康德拉季耶夫分析了欧美国家近两百年的经济发展变化,认为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体系中,在技术创新的带动和商品价格波动叠加下,大约每六十年一甲子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

这可以分为5个时期,分别是:

衰退期、再投资期、繁荣期、过度建设期和混乱期。

混乱期的结束就意味着衰退期的到来,从而实现一个完整的循环。

在衰退期,经济萎靡不振,金融萧条,消费乏力;

到了再投资期时,蛰伏的资本缓慢复苏,新科技开始在制造业上显现出催化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复苏,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转入快车道,于是再投资期的尾部就会迎来繁荣期;

当繁荣期时的乐观情绪到达顶峰,就进入了过度建设时期,这期间人们投资风险偏好日益激进,股价飙涨,大宗商品价格走牛;

随后到来的就是混乱期,投机性交易充斥金融资本市场,空头缴械投降;而当过高的资产价格进行价值回归时,金融泡沫随即破裂,于是衰退期再次到来,形成新的康波循环。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规律似曾相识,没错,后来大名鼎鼎的美林资产时钟就是依托康波周期做的简化模型。

人生发财靠康波,一生你只需富一次

按照这个康波周期,那我们中国现在走到周期的哪一步了呢?

我们从头算起:

1982年至1990年是近10年回暖的再投资期;

1991年到2005年是这轮周期里的繁荣期,为期14年;

2005年到2018年是13年的过度建设混乱期,这期间我们历经2008年美国地产导致的金融危机,但快速V形反转,因为科技爆炸的潜力还非常充足,云计算、5nm芯片、电动车在当时都是一片蓝海。在这些广阔的增值想象空间里,20年前科技爆炸的余温依然可以带领资本稳步前进。

自1982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东方奇迹”。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中国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达到41万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在2016年至2018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大关,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

2019到2023年,是衰退期。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全球技术进步放缓、全球收入分配格局恶化、全球化速度显著放缓、逆全球化势力抬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的社会大停摆等原因都将使滞胀程度进一步加剧。

于是,海外需求周期性萎靡、国内外贸企业竞争加剧、大宗商品和建筑产业链产能严重过剩、社会“内卷”加剧,这些就是滞胀的初始表现。而俄乌冲突导致的地缘关系紧张又为“滞胀”的发展笼罩上一层阴霾。

但也不必过分悲观与担忧,“否极”就是“泰来”,反者道之动。

按照康波周期来计算,新一轮的康波周期上升阶段将在2025年左右开启,而技术革命在这一阶段起着关键性作用。

2021年至2025年是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也是全球经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停滞甚至萧条的关键恢复时期。

在此关键时期,中国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正在成为主要驱动力量,而出口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到了17.4%。

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的82.6%来自国内,表明中国经济结构具有伸缩性,已经具备内生力量。

现在,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还有20多年时间,正好与新康波周期的上升阶段重合。面对新时代的百年变局,历史给予了中国技术革命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所谓“人生发财靠康波”,绝不是夸大其词。每个人理论上一辈子能遇到2~4次康波上升期,但因为个人所处的年龄段不同,第一次太小,最后一次太老,所以真正能参与的就只有一两次机会。

人生3分天注定,7分靠打拼。

当命运给我们机会时,看准时机,顺应趋势,放手一搏才是我们普通人对抗下行周期的同时,快速积累财富的唯一办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有些内容是需要登录本网站才可以查看的,若是需要登录的话,欢迎加站长微信“laogong0311”,站长免费帮大家注册账号!

遇到问题?请给我们留言

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回复您电话